两会聚焦 | 多位代表委员建言:构建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2021年03月12日 养老动态
字体大小 A A+

在今年的两会上,众多提案、建议聚焦养老,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养老标准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


提质增效,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广东就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给出四方面建议。一是完善相关政策规划,指导并鼓励在省级层面出台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规划,以及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及建设、改造标准,明确生活照料、助餐助行、康复护理、紧急救助、精神慰藉等综合性标准,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等。二是破解政府购买服务泛化问题,建立数据库并按需购买服务;采取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措施,低偿或无偿向公办及民办养老机构开放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推进各地市全面实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分级建立社会引资和政府补贴标准。三是提高从业人员质量,完善养老服务(护理)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养老服务行业岗位待遇“含金量”,成立养老服务积分银行。四是丰富产品服务市场,加强政府对适老产品生产开发的扶持指导力度,国家层面适时制定适老化产品相关标准,地方层面出台产品生产指导目录,对按目录开发生产的企业和机构给予补贴。


社区养老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高莉建议,完善农村“医养康养”养老体系,构建“医养康养”协同保障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事业,提供专业化、可持续的服务,形成政府、企业、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格局;健全“医养康养”养老服务政策,给予政策及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拓宽筹资融资渠道;搭建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整合乡镇福利机构的养老资源,打造智慧化养老服务新模式;加强“医养康养”专业护理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制定完善从业标准,提升从业人员的数量、素质和技能。


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养老产业健康运行

全国工商联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和完善养老服务产业顶层设计,建议各级民政部门做好养老与医疗、低保、救助、慈善等扶持政策衔接工作,努力实现从重视机构建设向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的转型,从补缺型、碎片化向体系化、制度化、多元化转型。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激发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通过大数据平台推动各种资源的对接和共享,提高养老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设立养老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公共财政、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建立养老护理和服务人才供应基地,成立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评审工作,努力提高康养业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和保障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副主委盛颂恩建议加快发展“银发经济”。他提出,可以对“银发经济”加强专项研究,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国内实际,研究制定“银发经济”产业促进政策体系;鼓励经济发展条件好、老龄化趋势显著的地区将发展“银发经济”纳入社会发展规划,打造特色创新发展示范区;整合产业投资基金、产品设计专业力量、社会资本、互联网平台,建设一批银发产品研发设计公共平台。


建立标准、创新驱动,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民建中央建议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调整完善法规、标准,推动养老服务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应对转变,尽快制定关于居家养老的法律法规;推动研究编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专项规划,加强标准研究、制定修订和宣传贯彻,尤其是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制定统一的健康养老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健全养老服务需求标准体系和评估机制,完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量表,制定相应服务标准和补贴标准;搭建全国性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与监管云平台。构建涵盖居家、社区、机构的社会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对老年人个人能力、室内环境和辅具配置等进行评估,优先制定和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适配评估标准及后续管理维护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孙维建议完善老龄社会创新生态系统。加大涉老领域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间“产学研用”融合黏性,推动政府、金融、法律、中介服务等创新环境要素形成完整生态体系,以创新和高质量供给引领涉老产品和服务新需求。他建议,在老龄产业细分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涉老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涉老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服务,促进适老化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壮大老龄产业新动力。在重点地区建立适老化创新实验室,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仪器、设施向老龄创新创业企业开放共享,为涉老创新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平台和可持续的资金支持模式。推动营造涉老创新创业环境,鼓励科技为老、智慧助老;深挖老龄社会不同主体、不同层次的物质、精神和公共服务需求。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3.12    记者 周冉冉)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