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原因有哪些

2022年04月02日 行业动态
字体大小 A A+

社区养老是一种较新的养老方式,它能够体现家庭、社会和国家对老年人的关怀程度。然而作为一种较新型的养老方式,对社区养老的理论探索仍停留在初步发展的阶段,可以说实践方面的成果很少,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原因有哪些?

1、养老模式的局限性

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由祖辈代代传承下来的。这种养老模式的弊端在于现如今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一对子女要照顾多个老人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如今的时间、精力已难以达到工作、抚养子女和照顾老人之间的平衡。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产物也得到很多家庭的认可。然而这种养老模式也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机构数量少、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收费标准复杂且较高、老年人自身观念的落后等。居家养老在我国一般是与社区养老配合着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因此,应该大力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

2、社区养老在一些地区发展成熟可提供借鉴

很多国家开始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有的地区社区养老已经基本发展成熟。三线城市养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传统社区养老模式,一线城市的养老保障社会养老方面发展较好,为四线城市发展社区养老事业提供制度方面的借鉴,但是它们都主张大力提升第三方养老机构的设立,同时转变观念加强引导。

通过对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可以在这方面的理论探索做一些补充。而且当前我国在推广社区养老服务的过程中也会遭遇缺乏经验和理论指导的瓶颈,多样化养老方式的发展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做出一些理论依据和引导,也可以提升老人的满意度。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