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恍惚,倏然间2020年已经渐行渐远,一年又一年,在椿萱茂各个公寓和社区里,却显得一点也不平静。
一直以来,椿萱茂(天津东站)老年公寓的失智照护服务做得风生水起。前几日,我们采访到椿萱茂(天津东站)老年公寓的李丽总经理。

椿萱茂(天津东站)老年公寓李丽总经理
01
“整合与创新”视角下的东站
回顾椿萱茂2020年在失智照护领域的演进,最大的主题就是:公益。在完成对旗下项目的知识渗透、专业渗透、技能渗透后,椿萱茂推开了两扇新的大门。
一扇通向行业,一扇通向社会。李丽一年的时间都围绕“整合”两个字在努力。
从去年开始,李丽就奔波于政府机构、各大医院和各个养老机构之间,在天津市养老机构协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失智照护专业委员会: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养老照护平台。

椿萱茂(天津东站)老年公寓凭借忆路同行的专业度和在天津的影响力,担当起专业委员会委员的角色。目前,失智照护专业委员会已经有20多家相关机构,院长集结达到109人。
从2021年1月份开始,失智照护专业委员会的月刊,以报纸的形式上线,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两期。里面既有失智照护场景式的剧情,也有关于居家照护痛点难点的探讨、相应解决方案,更有帮助更多长辈寻找机构的渠道推荐。
如今,这份带着失智照护理性探索与温暖的报纸,会被送达到医疗机构的记忆门诊,包括总医院和三甲医院长辈们取药的科室。
在不知不觉中,椿萱茂东站逐渐成为了天津失智照护领域的导师——传道、授业、解惑。
无论是上门照护的协助型服务,还是对家属的心理援助,更或者是机构推荐,我们希望的是在直面疾病的过程里,每个人都不再孤单。
02
同样的【忆路同行】不同的年度体验
2020年,站在行业和家属的角度,如何看待一个机构的失智照护到底好不好呢?李丽说,这个还得回到【忆路同行】。

01-环境营造,从个性化设计开始“走心”
在环境营造方面,好的照护一定是个性化的。如果一位长辈之前是医生,他的房间应该怎么针对性地布置?他的记忆箱里有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个性化元素的植入既让长辈有熟悉的亲切感,又能唤醒他们沉睡的记忆,这是走进长辈内心的开始。
02-科学膳食,解决失智长辈吃饭难的问题
在饮食方面,失智长辈常常有拒绝进餐的问题,甚至丧失自主进食能力。而失智长辈却比正常人更需要有针对性的营养供给。这两个矛盾如何化解呢?
答案是:从餐具到食材再到营养搭配,都有一整套方案。
2020年,对于椿萱茂(天津东站)老年公寓而言,一个小有成就的地方就是手持食物的升级研发。从色彩的搭配、营养的均衡到菜品的形状,步步优化。手持食物的不断创新,恰恰解决的就是失智长辈吃饭难的问题:刺激食欲、口感满分、营养满分,深受长辈喜爱。

手持食物
03-健康管理,需要一双福尔摩斯的眼睛
在健康管理方面,因为失智长辈都伴有一系列的基础病,加上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很明显,就给诊断带来了困难。而这一难点的攻克,需要医护团队和照料团队有着福尔摩斯的观察力和敏锐度——从长辈身体细微的变化中察觉出可能疾病的蛛丝马迹。
04-投入生活,人生如戏的最佳诠释
采访中,李丽强调:失智长辈虽然认知能力下降,但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所谓投入生活,便是:我来导,你来演。
在东站,大家会根据不同长辈的人生经历、职业生涯,定制不同的【剧情】【角色】。比如一位奶奶之前是医生,员工们会主动扮演“病人”的角色,请长辈来听诊器、把脉,甚至进行医药建议。
这个过程里,长辈会重新回归到他以前的那个心理角色之中。不仅有助于唤醒长辈遗失的记忆力,还能帮助长辈找到自“我”价值,维持现有的生活能力。
05-家属互助,亲情治愈的两端
除了对失智长辈的关注、关爱,椿萱茂的焦点也同样落在另一个群体:失智长辈的家属。
按李丽的话说:长期的照护,可能会使得家属的状态比长辈问题还严重,这种身心的崩溃、摧残,让很多人长期处在一个抑郁的状态。因此,关爱失智长辈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他们的家属、照护人员进行心理上的援助。
只有家属的状态好了,反过来才能给予长辈更多正确的亲情滋养,帮助长辈抵抗失智症。
聊起这一年和长辈经历的故事,李丽说: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故事。
在东站有一位长辈,刚来的时候有着明显的异常行为:翻床、喊叫、情绪亢奋。经过8个月的时间变化有多大呢?
日常里,长辈几乎可以实现顺畅的沟通、交流。有时候,还能担负起员工助手的角色——帮工作人员去看护身边的长辈,比如:你要拄拐杖啊~不能这么坐,这么坐不安全~
都说长辈的变化是检验失智照护的最高标准,听完李丽的故事,我们更加明白了忆路同行为什么被行业认可,而椿萱茂在失智照护领域的口碑又从何而来。
END
写在文末
东站的“整合与创新精神”延续了椿萱茂的品牌内核,也滋养了整个天津养老市场。
从天津到全国,也正是一个又一个公寓、社区的奔跑,成就了这棵“椿萱大树”。
向下深扎,向上开花,椿萱茂的每一天、每一年,都是在平凡中生长出的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