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全球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跌倒,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一半以上。2011年国家卫生部发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指南》,但失智老人如何预防跌倒?如何将跌倒后的危害降到最低?这对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且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老人跌倒后一旦发生骨折,需要长期卧床,会严重影响长辈的生活质量。跌倒后比较常见的是臀部着地导致的股骨头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还有用手撑地导致的手臂柯雷氏骨折。
失智是他人照料型疾患,在不能理解照料者对其指导的情况下,防控跌倒需要从环境改善及时间管理上加强。以下是失智老人可能会发生跌倒的情况及应对措施,供读者参考:
01、着急接电话时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曾对130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家访,发现在卧室跌倒的老人,八成以上是因为着急去接电话。
建议:
尽可能减少室内的“刺激”响声,或不要把座机放得太高,最好放在客厅等经常活动的地方,最好开通来电显示,以防错过重要电话。
02、起夜时
据临床统计,超半数老年骨折患者是起夜摔伤造成的,究其原因,一是光线昏暗及错误的家具摆放,二是起夜时身体机能处于半睡眠状态,反应迟缓。起夜跌倒后如不能被及时发现,失智老人受伤甚至死亡的风险更大。
建议:
·在室内装一个小夜灯,将堆积在过道的报纸、电线等杂物清除,卫生间设置防滑垫和扶手;
·对重度或晚期失能失智的老年人使用床档,将尿壶置于合适位置,必要时使用尿不湿。
03、洗澡时
老年人身体弱、平衡力差,多数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如果浴室狭小、地面湿滑、温度过高,很容易跌倒。
建议:
·老人洗澡不宜超过15分钟,浴室门不要反锁,避免发生意外时耽误抢救;
·浴室地面应采用防滑瓷砖,并铺放防滑垫,尽量安装扶手或固定物,便于保持平衡;
·尽可能有人协助老年人洗澡,以免发生摔到、烫伤等意外。
04、等车时
等公交车往往需要长时间站立、排队,老年人由于体力不支,关节不灵活,加上公交车进站时突然快速移动,人群拥挤,极易跌倒。
建议:
·老年人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一根带板凳的折叠拐杖;
·尽可能有人陪同外出或减少外出;
·等候时不要一直坐着或站着,可在原地活动活动关节;
·公交车进站后,不要急于上车,避免和他人拥挤。
05、乘扶梯时
老年人肢体不够协调,乘扶梯时节奏掌握不好,很容易跌倒。
建议:
·少乘或不乘扶梯,乘扶梯时需抓紧扶手,双脚左右分开站立,稳定身体重心,最大限度地避免跌倒;
·最好选用直梯上下楼,如腿脚不便,可乘无障碍升降电梯,或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
06、冬季外出时
冬季天冷路滑,穿得多活动不便,戴着围巾、帽子视野受限,这些都会增加老年人冬季外出跌倒风险。
建议:
·老人走路速度不宜过快;
·最好穿防滑鞋或运动鞋,切勿穿硬塑料底的鞋;
·在雪地上行走时,可使用拐杖来保持平衡;
·应尽量减少在雨雪天外出,确需外出的,要有家人陪伴。
07、服药后半小时
老人在服用某些药物后,血压、意识、视觉、平衡力等会受到影响,增加跌倒风险。
建议:
一般服药后30分钟至1小时是跌倒的高风险期,建议老人此时间段动作宜缓慢,尽量不要外出。
08、久坐或久蹲后
若久坐或久蹲后猛然起立,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建议:
·老年人不宜久坐或久蹲;
·老年人起立时需抓住周围的固定物体缓慢起身,不能猛然起立。
09、进食半小时内
进食后因体内启动消化机制,大脑血液减少,此时进行大幅度的活动也易引起头晕而导致跌倒。
建议:
饭后及时安排长辈休息,不做“剧烈活动”。
温馨提示
如果老人不幸跌倒,要保持镇定,感到疼痛或受伤时不要随意移动,可大声呼救以引人注意,寻求帮助。
当老人跌倒时,首先要边安抚边查问伤情,如果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到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如果跌倒老人出现剧烈头痛或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症状,可能与中风有关,此时扶起老人可能会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应立即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请求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