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系列讲座第二讲:阿尔茨海默症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养老动态     2018/11/01     2024
  老年痴呆症(认知症,失智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中风之后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第四大杀手”。2015年中国痴呆人口约为950万,居世界第一位,预计至2050年,中国痴呆患者将超过3000万,可能超过整个发展中国家痴呆患者的总和。但目前公众对该病的认识程度明显不足,延误了诊断,影响了治疗效果。

  引起痴呆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约占痴呆病例的50%~70%。AD患病率与其年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几乎增加1倍。AD患者平均生存期为7~8年左右,大多因感染、营养不良、肺炎或心力衰竭死亡。

  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确切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是主要病理学标志。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视空间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表现为特征。
  典型AD通常具备以下三组症状:

  1.记忆障碍:丢三落四,说完就忘,以记忆力下降为主。

  2.精神行为异常:早期可有焦虑不安,易发脾气,也可表现为情感冷淡;性格变得自私,不知关心亲人的改变,病情加重后,不知饥饱,不知自理卫生,不修边幅等。

  3.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包括基本生活能力和应用工具能力,如接听电话、上街购物、管理钱财、烹调、洗衣、吃药等无法胜任。
  如何预防AD

  与AD相关的很多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关,因此预防应从中青年做起。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氧运动、健康饮食、脑力锻炼、社交活动。此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心脑血管病、胃肠疾病、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等均为AD危险因素,应积极进行相应治疗。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每半年进行一次记忆力测评,对于有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差、书写困难、言语障碍、人格改变等AD早期迹象的要尽早就医。

  AD的治疗和照料

  近年来针对AD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仍是现今治疗的主体。对于改善认知障碍药物治疗方面,比较常用的是以多奈哌齐为代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和以美金刚为代表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在应用促认知药物后,如精神行为症状无改善时可酌情使用精神类药物。

  此外,AD的照料问题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科学的照料模式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迟认知衰退进程,而且可以大大减轻照料者和社会负担。目前发达国家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痴呆照料模式,加速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痴呆照料管理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注意:这张筛查表不能用来诊断您的家人是否存在疾病,只能确定他/她是否需要就诊检查。

  讲师聂永慧

  

  远洋·椿萱茂失智照护总监,神经病学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博士后,原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老年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ACDC)青年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