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如一日的照护,700多个日夜的坚守。是谁,不辞辛苦默默为长辈真情付出?是谁,用温情种种让长辈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贾海鱼,23岁,远洋·椿萱茂老年公寓的一位生活照料储备主管,每天,从生活起居为长辈带来方方面面的照护,为长辈带来心理与身体的高质量贴心服务。
两周前,“我与长辈的暖心瞬间”连载正式开始,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就是贾海鱼的《第七次相遇》,讲述她与远洋·椿萱茂老年公寓的长辈杜奶奶的温情故事。
这些年,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流行——“人生若只如初见”,描述的是如果人与人之间要是能一直像第一次相见时那样美好温馨该有多好,这句话成为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而我与您的“初见”却并不美好。
至今,我都还记得第一次见您时的情形,那是2015年9月17日的雨夜,公寓的院长、市场经理、健康生活经理和主管全都没有下班,坚守公寓等着您从上海的医院赶来,终于在23:50分,您到了。最开始,我并不知道您的家属为什么会选择让您千里迢迢入住远洋·椿萱茂,但现在看来,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杜奶奶,女,79岁,生活照料4级,既往病史:肺气肿、肺部感染、高血压3级、心率失常、房颤、脑梗塞后遗症等12余种,饮食:低盐低钠鼻饲饮食……2015年9月18日早上交班的时候,护理部经理一项一项的给我们做交接,告诉我们注意事项及怎么护理,这个早交班比以往的时间久了一些。
现在我仍能清晰的记得您当时的体型和状态,还记得当时每次经过您的房间都能听到的病痛呻吟声,您躺在床上,身材娇小,却又是个全身鼓鼓的“小胖子”,满头白发,手上套着两只袜子(一种保护性约束),甚是令人心疼。大家都知道又来了一个“困难护”。但是我听到的声音不是“这怎么护理呀?”“这太难了”……这样的话一句都没有,而是“这样子的长辈也就咱们远洋·椿萱茂可以,其他养老院谁敢接”!这句话是多么的霸气、自信。
但这背后需要多少努力、多少付出,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生活助理们每天按时给您打鼻饲、倒尿袋、翻身扣背,时不时的还会给您吸痰,慢慢的您从一个“小胖子”变成了“小瘦子”——因为您那胖胖的身体都是虚的,是由于疾病导致的水肿。大家为您的蜕变而感到高兴,我们期望有一天您能和我们说句话,能一起参加我们的游戏,能自己吃饭......
我们开始尝试喂您吃饭,一口一口、一点一点的喂,我们一次次的尝试,您一次次的突破,“用心”创造了奇迹,最终您终于摆脱了鼻饲管,您的病痛呻吟声也渐渐的远了,可以不用插导尿管了,您开始和我们说话、开始下床、开始和大家一起唱歌,可以认识家人,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能独自唱完一首歌曲,能自己抓东西吃……
长辈们一起晒太阳、唱歌、聊天
那时的我们是自豪的,我不知道假如您没有来到这里,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看着您一天天出现的变化,我觉得我们是在创造奇迹,而您就是最好的见证。
2017年7月的一个下午,您吐字含糊不清,右侧肢体失去自主活动,医生查看之后告诉我:“6个小时之内必须赶到医院”。您,又一次离开了我的身边,这已经是您第六次脑梗。我不敢想象,也不愿意设想我们下一次再见会是什么时候,因为我不知道还有没有那一天的到来,更不敢祈求上苍每一次都能把您还给我。
带领长辈们行走,将康复与娱乐结合
您知道您被送上救护车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是多么的复杂吗?我们不敢奢望您还能保留这两年来大家努力的战绩,只希望我们还能有机会再见到您,这就是我们的心声。
天公是作美的,2017年7月19日,我们又相见了。鼻饲管再次出现在了您的世界,但是不要害怕,我们还在,永远不会离开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而已。为了再次等到听您张口说话时的那份喜悦、自己吃饭时的那份激动、独自唱完一首歌时的那份澎湃……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
千余字的文章,浓缩的是一位生活助理两年如一日照料长辈的时光。每一个暖心故事,都凝结了每一个远洋·椿萱茂员工背后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