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变大,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秋季多发疾病因此很多,长者应更为注意身体,健康快乐的度过这个秋天
立秋后当心6种常见病
1. 防心脑血管病
立秋后余热未消,血压易升高;大量出汗使血液粘度增高,炎热使大脑血液骤然减少,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也易诱发心脑梗死性卒中。
2. 防热伤风
立秋之后,中午热早晚凉。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着凉就鼻塞流涕、打喷嚏,发烧,俗称热伤风。发热重、恶寒轻,常见为发热,出汗多但是热不退。
3. 防缺钾性软瘫
气候炎热,大量的钾离子随汗液排泄而丢失,易发低血钠症。四肢酸软无力,神经肌肉系统松弛软瘫,腱反射减退。严重时还会伴有胸闷心悸、腹胀恶心等,甚至呼吸困难及严重心律失常。
4. 防中暑
立秋后晴天尚有余热,若无足够防暑降温措施,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畅,亦可发生中暑。
5. 防冰箱肠炎
许多人喜欢吃冰箱中的食物。往往几小时后即出现郁尔氏菌中毒症状,俗称“电冰箱肠炎”。临床上的表现为:腹部隐痛,畏寒、发热、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厌油、钠差和轻中度腹泻,严重者可致中毒性肠麻痹。
6. 防乙脑
7~9月是乙脑流行季节,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急,开始时出现发烧、头疼、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诊为是感冒,但是没有流鼻涕、咳嗽的感冒症状,况且发热越来越高,很难退烧,精神差,爱睡觉等,应该提高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