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养老:90岁不慌张,就是最好状态

2020年08月24日 新闻资讯
字体大小 A A+

昨天一条新闻闯入我们的视野:北京高校返程,京外学生必须要经过核算检测方可返校。伴随着九月开学季,似乎历时八个月的新冠疫情终于盼到了尾巴。

总结起来,这八个月真是步步惊心,慌慌张张,余危不散。甚至坊间曾有流传,今年冬季新冠病毒仍有卷土重来的风险。疫情常态化,成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在上周五结束的“东方养老,自信前行—疫情常态下如何营造长者的理想生活”暨椿萱茂开业七周年纪念日及新品发布会上,出自黄石松教授的主题演讲《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健康养老服务变局》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市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会长

北京市养老服务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石松教授


养老变局,如何变?变向哪里?在黄石松教授眼里,政策、资源、资金、技术、人才、耐心一个也不能少。而抛开体系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更关注的是:疫情常态化之下,老人才是更孤立无援的个体,如何把父母放进保险箱。


-01-

疫情时,一个女儿的无声崩溃


回想起今年2月,朋友圈看到一则消息。女主角四十多岁,身在北京,她的母亲则生活在上海。北京这边,自己有轻微发烧,乏力,家里还有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她内心的恐惧不言而喻;上海那边,母亲因为不小心摔倒骨折,却因疫情不敢到医院就医,只能在家死扛。

她一边不敢告诉母亲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边想尽办法联系托关系找医生,尽量避免让母亲去大医院就诊。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是无声的,而她也只是时过境迁后感叹,医疗资源的严重匮乏和人的渺小无力。

其实,在与我们平行的时空里,发生着很多类似的“无力”。

疫情期间,长者最基础的买菜问题,社交停滞归零问题,保姆回乡无法返程,儿女长期照护引发的家庭矛盾,看病就医不敢去,线上挂号不会操作...这一系列问题对于长者而言,就像拆毁了层层保护,只身暴露于风暴之中。

相比而言,身在养老机构的长者则显得幸运的多。按照活动当天胡爷爷的话说:尽管疫情防控措施限制了很多,但我们的饮食条件一点没有降低。

比起一个家庭的孤军奋战,一个机构的几十位养老人则显得更加刚劲有力。

或许正是疫情下,养老机构内外的巨大反差,让人们看到了机构养老的好处,就像黄石松教授所说,原来我们总说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未来,从政策引导来看,二者的比例可能重新调整。


-02-

疫情中,数字化帮了大忙

但比技术加持更重要的还是人和服务


疫情是一个“考验”,验出了很多人性,也验出了一个企业的品行。

在黄石松教授的主题演讲中,智慧化技术在远程医疗方面的应用可圈可点。

比如:CarePredict是专攻老年人的数字医疗公司。Tempo是CarePredict研发的腕戴仪器,通过传感器感知老人的日常活动(饮食、洗澡、如厕、走路、坐立、睡觉等)。仪器上有双向通讯功能随时让老人与护理员联系。在突发情况时,老人可一键向护理员发出警报且定位老人。


其实,无独有偶,疫情期间椿萱茂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健康管理APP客户端【数字椿萱茂】和客户端APP【我的椿萱茂】。


在强调智慧化技术应用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技术是工具,背后依托的依然是人和服务。

技术加持的好处显明在两点,一个是更优化、高效地配置人力资源;一个是为长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回忆起上段疫情,对于每个养老从业者都是一场战役。封闭期间,员工不出不进,人手不变的情况下,消杀、安抚长辈、外联采购、测量体温、与家属沟通...一人多岗,连续在岗近百天,每个人在超负荷运转的同时,恨不得变身千手观音。

越是不能相见越是想念,被封闭的现实使得家属心急如焚,爸妈吃的好吗?正常生活有影响吗?今天精神状态好吗?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端【我的椿萱茂】帮了大忙。无论是餐食还是长辈的生活照,一键上传,避免了一对一电话,儿女和护理员时间对不上的诸多尴尬问题。

而在【我的椿萱茂】上,看到父母开始学着操作手机,辨别真假新闻、画出超乎想象的彩铅画,一日三餐一如往昔的丰富,还外加了提高免疫力的汤品,这不慌、不乱、不怕的生活态,慢慢才让儿女们把心放在肚子里。回忆起疫情期间的种种,很多长辈和家属跟我们不止一次地说:这些孩子太不容易了!


在个性化服务里,【数字椿萱茂】则给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凭据。疫情期间不适合外出运动,对于活力长辈尚且可以“忍”,对于一些需要被动运动的长辈,长期坐着的状态会使血压等指标偏离,在数据变动中摸出规律,护理员便把运动器械搬到长辈房间,定时定量为长辈进行简单的腿部运动和按摩,用来刺激血液循环,维持指标稳定。

或许,一个指标的短暂偏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任自流,牵一发动全身的并发症来敲门。

我们从来不认为,养老只是老人一个人的事,他是一个家庭的集体担当,更是一个品牌的集体担当。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五十开外的朋友这么说: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一个长生不老的梦想,更藏着一个越活越年轻的“愿望”,虽然我们都很清楚,但却不愿意面对现实,原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才是使我们慢慢老去中夹杂着不安的原因。

当岁月一路向前势不可挡,当年纪不饶人成为现实,当疫情常态化,但愿每个人都有备而来。即便90岁,100岁,不慌张,便是最好的状态。

椿萱茂答应你,我们全力以赴,只为你岁月静好,风雨不侵。



返回新闻列表